1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反季节蔬菜?
从来源来看,所谓的反季节蔬菜无非有三类,一类是从遥远的南方跋山涉水运送而来的蔬菜,比如云南、海南出产,被运至北方的辣椒、番茄,它们在当地是应季的,在北方变成反季;第二类是从冷库里搬出来的应急储备,比如出镜频率极高的蒜薹,其实严格意义上说,以前北方人冬天常吃的大白菜、土豆也是反季的,那是入冬前就储备好的,冬天才开始吃;第三类则是最容易碰到的大棚蔬菜。只要保证温度和湿度,蔬菜们照样会在隆冬时节伸枝展叶,开花结果。
随着现代运输水平、蔬菜保鲜技术以及大棚等设施农业的进步,市面上可见的反季节蔬菜越来越多。这并非商家的阴谋,只是社会进步、消费水平多样化的必然结果。
2、反季节蔬菜安全吗?
其实,反季节蔬菜比起应季蔬菜,并不会更不安全。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反季蔬菜,人们一般没有太多的顾虑。对于第三种,也就是大棚种植的蔬菜,往往有比较多的担心。一些打着“营养专家”旗号的人总认为,反季蔬果是通过化肥、农药、激素等等催出来的,不仅营养价值不行,连是否安全都很难说。的确,跟应季蔬菜相比,反季节蔬菜可能会用到更多的植物激素和农药,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两种东西。
>>>>植物激素
一听到激素两个字,很多人就害怕了。其实,植物激素又叫植物生长调节剂,只能对植物起作用,而无法对人产生作用——比如花粉就是植物的精子,但并不能让人类怀孕。同样的道理,对于人体而言,植物激素也只是一些很普通的物质。最重要的是,植物激素要获得用于果蔬生产的上岗资格,并不仅仅是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就可以了,还要经过深入广泛的安全评估,确认不会带来安全风险。实际上,目前广泛使用的那些植物激素,都是无毒或者毒性很低的,施用之后还会自动降解,最后在蔬菜上即使有残留,也远远低于权威机构制定的安全标准。
>>>>农药
超标使用农药确实是一个问题,但这种问题在应季蔬菜中也存在。大棚种植环境温暖而湿润,这样的环境不仅适合蔬菜生长,同样也适合病菌和害虫生长。施用农药,也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。现在的农药都已经相当安全而且高效,规范合理地使用完全可以既有效地防治病虫害,又保障食用安全。但农药难免有残留的问题,尤其是许多小种植户,缺乏对农药的规范使用,就产生了残留超标的问题。但如果因为所有的蔬菜都可能存在这种问题,我们就什么都不吃了,不免有些因噎废食。最后,当然还应该加强对农户的指导,敦促他们合理使用农药。另一方面,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控,避免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进入市场。
毫无疑问,我们都希望吃到无污染、味道好、价钱又便宜的蔬菜,可是目前的栽培手段很难同时满足这些条件,所以我们只能在这些标准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。
3、反季节蔬菜营养流失了吗?
不管是异地种植长途运输,还是长期保存售前催熟,或者是大棚种植,反季节蔬菜跟应时当地的蔬菜都不完全相同。在某些营养成分含量上,反季蔬菜可能会低一些。不过通常还不如不同品种的同类蔬菜之间的差异大。与其纠结这一点点的营养差异,还不如多吃几口蔬菜呢。
不过,由于栽种过程中温度、光照强度等天时因素的制约,以及采收过程中成熟度不够、香气积累不足的关系,反季节蔬菜的口感确实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。但是口感和营养没有多大关系,消费者不能因为吃反季节蔬菜,觉得口感有异,就疑心其营养或安全状况。
4、反季节蔬菜怎么吃?
应时当季的果蔬当然没有什么不好,中国人推崇不时不食 ,而且价格一般也比反季的要便宜。但是在没有应季蔬菜的季节,纠结于反季蔬菜是不是比应季蔬菜好,没有什么意义。
以前的人们冬天只能吃储存的大白菜与土豆相比(其实它们也是反季的),现在这些鲜活的反季蔬菜比起那些储存了很久的蔬菜,其实是更有营养,口感也更好的。如果没有反季节蔬菜,北方的冬天是这样子:
▲只能吃土豆和白菜(好像有哪里不对……)
有了反季节蔬菜的冬天,是这样子:
▲这才是冬天的菜场该有的样子
如果说,吃反季蔬菜有什么需要注意的,那就是充分清洗。即便是遭遇了农残超标的蔬菜,经过充分的清洗,能去皮的去皮,充分地加热烹饪,也可以把可能碰到的风险大大降低。
|